□王宏 倪菲 本报记者 张好雨
七月的石棉县丰乐乡田湾村,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洒在山间,空气中弥漫着黄草花淡淡的清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田湾村3组农户甘建华家的院坝里,乡亲们正围着晾晒架忙碌,分选、装袋、称重,动作麻利娴熟。“今年我家黄草花产量比去年提高一成,自己采摘烘干,每斤能卖350元左右,收入翻了一番!”甘建华一边麻利地打包,一边算起增收账。
黄草,学名叠鞘石斛,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在石棉县仿野生种植已有近50年历史,却曾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转机出现在去年8月。石棉县政协牵头召开的那场中药材发展专题协商议事会,如同一把钥匙,精准破译了黄草产业的发展密码。协商议事会议定的“四轮驱动”模式——项目投入驱动设施配套、协商赋能驱动农旅融合、农旅生态环线驱动全域发展、黄花纷香驱动多元服务,让田湾村800余亩黄草种植示范基地“活”了过来。
县政协充分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作用,牵线促成校县合作,协调科技特派团队扎根黄草种植示范基地;对接县政府有关部门争取到30万元配套扶持资金。“我们还请来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从黄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到野生栽培历史文化挖掘,全程提供专业指导。”县政协委员、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潘锡健说。
在多方努力下,石棉县高桥黄草专业合作社成立,将86户种植户紧紧凝聚在一起,让800余亩黄草实现“标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
“县政协多次组织专题调研,直接把解决办法送到我们心坎上。在县政协协调下,帮扶单位送来资金、政策和技术。”田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语气里满是感激。
如今,一条绵延10余公里的黄草生态观光旅游环线如彩绸般缠绕山间。丰乐乡还将依托黄草品牌打造休闲农业、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精品民宿和智慧加工车间,让黄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种植户户均收入超1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县政协委员、丰乐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谢策算起这笔增收账,满眼都是希望。
黄草产业的蜕变,是县政协以协商议事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当下,田湾村的黄草花越开越艳,农家院的笑声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