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7月25日 星期

打通“肠梗阻” 畅通便民路


□傅皓 杨孟桤 本报见习记者 张露曦

“以前出门要绕三条街,现在走哪儿都方便了!”近日,家住射洪市平安街道花果山片区的张女士驾驶着电动车在新拓宽的道路上轻快地行驶,脸上洋溢着笑容。

不久前,这条困扰花果山片区居民长达10年的“肠梗阻”路段终于完成改造,通行宽度从不足2米拓宽至8米,惠及辖区3万余名居民。更令人欣喜的是,整个拆建过程实现零上访、零诉讼,成为协商服务基层治理的典范案例。

“这条路的历史甚至比我们小区还老。”谈起这条堵心路段,居民王大爷感慨万分,“2016年,我们这个楼盘修好后就这样了,从那时起我们多次反映都没能解决问题,狭窄的路让大家骑车必须格外小心,救护车、消防车更是进不来。”

由于附近楼盘修建时的历史权属纠纷,这条路成了“肠梗阻”路段——最窄处不足2米,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让应急救援“寸步难行”。

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4月10日,在多次蹲点调研、联席研判后,平安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组织相关市政协委员和政协智库成员、居民代表、市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30余人,在清家堰社区召开关于花果山片区连接线“堵点”拓通协商议事会。议事会协商出的“法律+技术+群众”三维联动模式,让路段“肠梗阻”问题迎刃而解。

针对道路“堵点”拓通涉及的历史合同、土地权属等问题,法律行业政协委员组团“会诊”。“我们翻阅了十几年前的合同和文件,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市政协委员许佳富介绍道,“我们及时开展法律合规性审查,根据现行政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补偿方案,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开展了5次普法宣讲。”

为了精准了解拆除对象、拆除边界、拆除进度等,这次拆除还有数字赋能和先进技术支撑。“我们用无人机航拍了10余次,把整个区域‘扫描’得清清楚楚。”市政协委员、市土地统征储备中心主任勾小东向记者展示了三维信息模型,“连哪栋房子占了多少公共空间都精确到厘米。同时,我们还运用AI算法分析,让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

从协商议事会召开到违建拆除仅用了18天时间,其中的拆除清障和道路平整工作半天就完成了。在整个过程中,平安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共收集群众意见15条,采纳了8条,召开协调会3场,既当好群众代言人,又做好部门协调人,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这样的基层协商有温度、有深度。”射洪市政协副主席蒲俊表示,市政协将持续关注基层治理的“细枝末梢”,把群众“心上的事”当成“上心的事”,深入开展小微协商活动,以协商成效赋能“洪声议事”品牌升级,助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