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7月31日 星期
千年桃坪的石板路上,正飘起文旅融合的新烟火。理县政协循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脉络,将履职的脚步印在青石板上,让桃坪羌寨在文化根脉与旅游活力的交织中,绽放出穿越千年的鲜活光彩——
带上身心
在千年羌寨体味“烟火与诗行”



理县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藏、羌、汉多民族的聚居之地,素有“吉祥之地、理想之县”的美称。而位于理县桃坪镇的桃坪村,就像一块被岁月精心珍藏的璞玉,静静诉说着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

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不仅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还是茶马古道与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2024年,桃坪村荣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称号,这也是四川乡村首次获此殊荣。

近年来,理县围绕奋力推动“富民强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用心做好桃坪旅游的“后半篇文章”,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服务水平,让桃坪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触摸石墙温度,聆听羌歌回响……政协委员们化身向导,带领记者沉浸式体验“当一天桃坪人”,在千年羌寨体味“烟火与诗行”,见证古老羌寨在理县政协助推下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本报记者 董彦 张好雨

用脚丈量“理想之根” 羌寨肌理蕴藏文明续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碉楼石缝,在古老的石墙上折射出历史的光芒。“欢迎来到千年羌寨·桃坪!”身穿羌族服饰的桃坪镇阿坝州政协委员周世艳早已在桃坪羌寨寨口等候。

“你们看这石块垒砌的‘品’字形墙面,每面墙都有独特倾斜度,能均匀分散受力,才让这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仍坚如磐石。”周世艳介绍道。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活态碉楼民居建筑群,桃坪羌寨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千年碉楼上供奉的白石与羊角,檐下悬挂的金黄玉米,无不诉说着羌族文化的绵延生机。

“保护这些老物件、老建筑,就是守护羌族的根。”周世艳指着碉楼院落说。近年来,桃坪村始终将羌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置于首位,而这背后,是理县始终秉承的“保护为主、活态传承”理念。理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胡玲介绍,理县共有174项非遗项目,其中115项在桃坪得以传承与发展。从“修旧如旧”的碉楼修缮到非遗传习所的建立,从羌绣协会开发文创产品到特色旅游线路的推出,传统文化在创新中重获新生,也吸引着年轻人返乡。

周世艳便是其中的代表。曾在外闯荡的她,带着手机回到寨中,用镜头记录下割猪草的日常、挖虫草的艰辛、羌绣的灵动。“刚回来时,亲友都说我不务正业。”她笑着回忆道。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拉着乡亲们出镜。

手机屏幕里的世界渐渐与寨中烟火相融:春播时拍春耕备耕,秋收时录果实入仓。羌年那天,周世艳更是架起设备,从清晨到夜晚,把整个村寨的欢腾尽收其中。“有次直播卖樱桃,后台订单源源不断,老乡们蹲在果园里一边摘果一边笑,说这手机比背篓还能装。”

“这些碉楼、这些老手艺,是我们羌族的根。以前靠口口相传,现在用镜头让更多人看见,不也是一种守护吗?”周世艳望向纵横交错的巷道,她的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这是我们的家,守好它、讲好它的故事,本来就是该做的事。”

日头渐高,寨中广场响起欢快旋律。身着艳丽羌族服饰的村民们跳起萨朗舞,歌声里满是祖辈相传的调子。“每年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更热闹。”县政协委员、桃坪镇党委副书记毛薛刚介绍道,“如今赛歌节能成为常态化活动,离不开协商机制的有力助推。委员们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到,村民渴望将节日办得更隆重,游客也希望能深度体验羌族文化。于是,委员们借助‘有事来协商’平台,积极协调文旅等部门,成功将赛歌节打造成固定项目。”

走到一处挂着“《夏花》取景地”牌子的碉楼前,毛薛刚指向墙面:“你们看这墙面上的‘碉楼纹’——菱形图案层层嵌套,既是建筑装饰,更是对祖先智慧的致敬。当时剧组来拍,想在墙上挂点现代装饰,我们赶紧协调,安排非遗传承人指导道具组还原羌族元素。”他指着墙角的一个石臼,“这个就是剧组留下的,本来一开始想用塑料的,我们说‘不行,得用老物件,这是羌寨的魂’。”远处,村民正排练新剧目——《夏花》热播后,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发展文旅的干劲更足了。

“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让更多人了解它、热爱它!”毛薛刚的话语,随着羌歌在千年寨巷中久久回荡,与远处雪山传来的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用手记录“理想之境”

老寨新寨共筑美好生活

午时,阳光正好。沿巷道前行,69岁的杨登富站在杨家大院前感慨:“院子像瞭望塔,能俯瞰全寨。72道门、地下水系和巷道组成迷宫,我小时候经常和伙伴在这里捉迷藏。”

记者举起相机想记录巷道风貌,周世艳笑指墙角:“镜头往下移,墙角那些青苔,可是寨子里千年水系的‘呼吸口’。”她俯身掀开一块方形石板,暗渠中清水潺潺流动,祖先构建的地下供水网,既供日常使用,战时还能传递军情。

大院“地下迷宫”入口的石砌洞口,正是桃坪羌寨117户人家饮用水水网的源头。井水倒映蓝天白云与百年碉楼,“以前水没这么清,雨季地下水网易淤塞,污水混雨水漫进民居,院子常发臭。得亏委员们的助力,现在做了污水处理,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杨登富的话里,藏着桃坪老寨曾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基础设施陈旧,自来水管道常爆裂,强弱电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县政协委员伍敏、杨伟、彭贤刚通过半个月的调研,在《关于完善桃坪羌寨景区老寨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提案中直击痛点。提案获相关部门重视,整改措施陆续落地:污水通过隐蔽管网进处理站,化粪池藏在碉楼根基旁,不破坏风貌又解环保难题;消防改造用微型钻孔技术嵌喷淋管,巷道每隔50米设应急消防箱,让人更安心。

不远处的新寨与老寨风格一脉相承,却添了几分现代气息。“这是震后重生的希望。”毛薛刚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保护传承桃坪羌寨,在老寨附近重建了占地120多亩的新寨。如今,“老寨游览、新寨居住”的格局已然形成:老寨承载千年文化供游客体验历史厚重,新寨则以咖啡馆、旅拍馆等现代设施提供便捷舒适。“老寨‘讲故事’,新寨‘过日子’,游客停留时间从平均3小时延长到1.5天,带动了全村收入提升。”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前旺季,车从寨门排到高速路口,找车位比登天难。”从成都自驾来的游客杨平,正和家人在新寨的“羌调COFFEE”品尝着这里的特色沙棘美式咖啡,他笑着说,“那时绕着寨子里外转了三圈都没找到车位,只能遗憾地离开。这次来发现停车场扩建了,还多了充电桩,我们准备多待上几天。”

杨平感受到的变化源于陈硕等县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关于完善和提升桃坪羌寨基础设施的建议》。“不仅仅是旅游旺季停车难的问题,我们在汶马高速桃坪出口调研时发现太阳能路灯照得见家门口,却照不亮游客来的路。”陈硕说,夜晚漆黑的公路,让不少自驾游客望而却步。

通过召开专题协商会,改造方案最终达成共识: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扩建,在高速出口至寨门2.2公里路段新装路灯。

“现在晚上开车来,一路暖黄灯光像条金腰带。”陈硕指着窗外,暮色中新装路灯渐亮,与寨中灯光连成一片。

用心铺就“理想之路”

烟火人间唱响振兴欢歌

夕阳洒满果园,清甜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县政协委员、果农大户杨伟正蹲在苹果园里,指导果农检查新挂的果实。“你们看这“秦脆”“维纳斯黄金”,都是咱们试种成功的新品种。”他笑着掰起手指头,“不光亩产比老品种高出三成,赶上采摘季,游客亲自上手摘果子,村民还能多赚一份体验钱。”

杨伟回忆,最初他先试种了几亩,请来农业专家指导,安装杀虫灯防虫害,第一年就丰收了。“我把村民们请到果园里,现场摘果测糖度,尝过的人都说‘这新品种确实甜’,大家才跟着种。”如今的桃坪,已形成“春有樱桃、夏有避暑、秋有脆李、冬有苹果”的四季休闲农业格局,奏响了热闹的增收欢歌。

在理县政协的持续助推下,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老羌寨,正以“文旅融合”为妙笔,在充满烟火气的人间日常里,细细描摹着乡村振兴的致富新篇。

“以前游客最多住一晚,现在能留3天!”经营民宿的周世艳说道。这变化,源于理县政协对乡村旅游“短板”的精准破解。“调研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围着‘吃住行’转,游客缺特色体验。”县政协教育文卫法制委主任刘军拿出那份获县委批示的《关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上面清晰记录着委员们的观察:“缺娱乐、少体验,留不住客成了最大瓶颈。”为此,县政协主动牵头搭台,让文化与旅游撞出火花。

1月,阿坝州首届村晚在桃坪羌寨开唱,藏羌歌舞与现代艺术同台;推出农耕体验、果园采摘,实现农旅互动;升级农家乐菜单,让“吃”成为文化体验。

“五一”假期,桃坪村的特产摊前挤满了人,樱桃、腊肉、羌绣挂件供不应求。“后备箱装得越满,我们笑得越甜!”村民们的话里满是开心。委员们多次走访涉旅商户,提出“跳出民宿做旅游”的建议。在县政协助力下,“后备箱经济”火了——游客返程时塞满车的,不仅是新鲜蔬果、文创产品,更是对羌寨文化的热爱。县政协还通过委员组织绣娘培训、剪纸培训,指导农户生态种植,让“羌味”更浓、“土货”更俏。

下一步,桃坪镇还将持续挖掘羌寨文化与生态资源潜力,深耕“景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果园提质增效、民族特色文化体验等项目的开发,让更多的农户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

夜幕降临,羌寨被温暖的灯光点亮,周世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篝火晚会上,游客和村民手拉手跳着欢快的舞蹈,跳动的火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绽放的笑容。照片上还有一行温暖的文字:“让故事永远有人听,让情怀永远有人懂。”寨子里,餐馆飘着咂酒与烤羊的香气,民宿老板讲着碉楼传说,文创店最后一批游客带着羌绣围巾离开,我们则围坐火边听老人唱起悠远的古羌歌。此刻,没有人是过客,大家都成了桃坪羌寨最鲜活的一分子……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