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7月31日 星期

聚焦“四个凝聚”
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钟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肩负着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时代要求,承载着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发展共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认真践行“四个凝聚”重要要求,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在助力基层治理中焕发活力。

筑牢“四个凝聚”的思想根基,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上看,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从理论逻辑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用“四个凝聚”高度概括了政协工作的主线任务,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四个凝聚”蕴含着通过协商民主整合社会多元利益、协调社会关系的内涵,既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凝聚智慧”的方法论,又为构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格局提供了凝聚力量的制度遵循。从实践逻辑上看,人民政协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传统职能,到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精准定位,政协协商已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言延伸到基层治理,可以通过界别协商、专题协商等方式,引导不同利益主体理性表达、相互包容,将分散的群众诉求转化为系统性建议,在矛盾调解中凝聚人心,在政策宣贯中凝聚共识,在协商对策中凝聚智慧,在协同行动中凝聚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治理合力,从而实现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的功能耦合。

扛起“四个凝聚”的政治责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的原则要求。要把准把牢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人民形成和保持强大凝聚力、强大自信心的根本保证,是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准确地贯穿政协协商民主全过程,始终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要始终践行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人民政协为人民”是政协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政协协商民主必须以群众利益为立足点和归宿,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问题、痛点事项、难点课题等进行协商议政,注重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与做法,将人民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机统一,积极运用到协商民主和基层治理中,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要全面彰显协商效能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提出“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这一重要要求,表明服务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政协的中心任务。政协协商必须坚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开展,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重大课题,深入调研议政,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推动治理效能系统性提升,实现协商民主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要努力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汇集着民主党派、无党派等各界党外人士的智慧力量,拥有较为成熟完善的协商机制和多种协商议事平台。必须坚持人民政协协商议事的专门性、凝聚智慧与力量的广泛性,整合好界别资源,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组织等参与协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推动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

提升“四个凝聚”的工作质效,积极探索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要以政治引领凝聚人心。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切实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政协理论等摆在首要位置,凝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共识。要以制度效能凝聚共识。坚持把党委政府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要求作为政协履职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政协选题”的议题筛选机制,通过民生实事项目库、委员走访调研等渠道,扩大协商范围,使各类诉求充分表达,各种意见充分交流,推动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建立政协与政府部门协商成果对接机制,规范协商议事流程,明确协商准备、协商开展、成果转化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加强政协与统战、民政、信访等部门的协作,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要以高效履职凝聚智慧。聚焦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基层治理“蓄力赋能”,用活用好“院坝协商”“小区协商”等特色协商平台。强化政协委员主体意识,加强政协委员与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群众的联络对接,加大乡镇(街道)政协工委“小微协商”选题征集、议事协商、成果落地、效果评估等指导力度,用生动精彩的协商民主实践全方位传递各界好声音、讲述政协好故事、展现委员好形象,让群众更为真切地“触摸”协商文化、“感受”协商魅力。要以各方联动凝聚力量。全方位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拓宽政协委员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能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协商实践、基层治理。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络,扎实做好政策阐释、情绪疏导、矛盾调解等工作,使协商民主成为化解基层治理矛盾的“减压阀”、增进社会团结的“同心桥”,实现协商民主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目标任务。

(作者系宜宾市叙州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