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5日 星期
华蓥市政协“有事来协商”促进打造“银发乐园”——
马架坪村有了门球场


□杨小莉 本报见习记者 张露曦

傍晚时分,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同心公园旁的门球场格外热闹。10余名老人正挥杆击球,球场上笑声不断。“以前想打球得跑远路,现在家门口就有场地,政协小微协商真是帮我们解了难题!”村民张大爷抹了把汗,脸上满是欣慰。

马架坪村门球场是华蓥市政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助力将闲置荒地变为“银发乐园”的生动实践成果。

时间回到2024年4月5日,市政协第三委员小组、永兴镇干部、永兴镇老年人协会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围坐在马架坪村活动室内,聚焦“老年人运动场所缺失”展开协商讨论。

“同心公园每天有上百名老人散步,连个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永兴镇老年人协会会长欧宪章的发言引发共鸣。参会的市政协委员刘鹏现场倾听群众诉求,镇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人伍丽帆当即表态:“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将‘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大事’!”

这场协商会虽然只用时半天,背后却是长达数月的筹备。此前,市政协委员多次走访调研,发现马架坪村虽紧邻场镇,但老年群体仅有公园步道可以开展活动。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后,提出“盘活闲置地块+村民自建”的解决方案,为协商奠定基础。

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破解资金、土地、监督3大瓶颈。永兴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村集体承担土地租金,村民以“投工投劳”方式参与建设。市政协调研组全程跟踪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半年后,杂草丛生的闲置场地变身标准门球场,与同心公园形成“运动+休闲”复合空间。

“最难得的是群众全程参与,从规划到落地都凝聚着大伙儿的智慧和力量!”马架坪村党总支书记黄强指着球场边的石凳说,这种共商共建共管模式,不仅节省了成本,更激发了村民自治的热情。

门球场的建成,辐射效应远超预期。每天清晨,打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老年人络绎不绝;节假日,这里还成为亲子活动场地。

“马架坪村的实践证明,小微协商要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通过政协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市政协副主席田祥伟表示。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