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这为各级政协组织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宜宾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全国政协、省政协有关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探索实践联系方式和内容,广泛组织市、县(区)政协委员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在联系群众中服务群众,有效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文图除署名外由宜宾市政协研究室提供
建机制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保障
2023年9月,全国政协出台《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联系对象、工作内容等。2023年12月,省政协印发《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
随后,宜宾市政协印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试行)》《创建界别委员活动室(工作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建立起“三建三访三做”工作体系。各县(区)政协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共同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市政协印发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试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组织实施等作出规范,明确市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加强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领导,各专委会负责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界别小组根据界别特色具体开展联系界别群众相关工作。通过领导联系专委会、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方式,实现政协对委员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委员对群众心声及时呼应,以“双联双应”融合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和界别桥梁纽带作用。
在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重点视察座谈会上,市政协主席谢杰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积极探索界别联系新途径、新方法。要把委员参与界别活动、开展界别调研、联系走访界别群众等情况纳入履职考核,确保每位委员每年联系界别群众至少两次,并将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委员的参考依据。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一些政协委员对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一些委员对自己的界别身份认识不够,还有一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主动性不强,难以针对本界别问题提出高质量提案和建议。”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使命感、责任感。首先,要让政协委员在认识上解决“为什么要联系”的问题;其次,要建立相关学习制度,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强化政协委员对政协性质、定位、特性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强化对政协委员权利、义务、责任的准确认知和把握,让政协委员在思想上融入界别群众、行动上深入界别群众、履职上服务界别群众。
搭平台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支撑
2024年11月7日,宜宾市政协组织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重点视察。视察组先后前往叙州区、珙县、兴文县,实地察看市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界别委员活动室及珙县、兴文县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平台等,围绕有效发挥平台作用、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进行交流探讨。
“要搭建好委员活动室(工作站),让联系服务‘有阵地’。在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稳步推进、统筹建好各具特色的委员活动室(工作站),将其打造为委员学习交流、深入群众、服务基层、团结联谊的工作平台。”谢杰提出,要打造好“有事来协商”平台,让联系服务“有成果”。把“有事来协商”作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抓手,深化“有事来协商·宜宾好商量”品牌建设,切实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各县(区)政协要做优现有平台,在乡镇(街道)全覆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镇(街道)、村(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创新示范点,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产业园区等利用企业、廊亭等现有场地,打造企业和群众身边的协商平台。
此前,市政协印发了《创建界别委员活动室(工作站)工作的通知》,明确市政协各委室和各县(区)政协以界别为依托,立足委员自身行业、职业专长和资源优势,按照“有场所、有委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的“五有”要求,打造一系列体现界别特色、服务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委员活动室(工作站)。
为推动平台建设,市政协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与“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宜宾)”专项行动、委员读书活动、“有事来协商”等工作有机结合,探索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委员工作室”“工会共青团妇联界别委员活动室”“新联会委员工作室”“茶产业委员工作室”“蚕桑委员工作室”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辨识度的委员活动室(工作站)。
市、县(区)政协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品牌有机结合,在群众最需要、最集中的地方建立一批界别特色鲜明、行业特点突出、专业性强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平台载体,畅通委员与群众沟通渠道,多措并举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有效落实。比如,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下设流杯池社区、宜宾市八中、丰宜律师事务所、四川青霆科技有限公司4个联系点;南溪区政协打造政务服务、新联会、粮油园区3个行业特色委员工作室;叙州区政协建成“刘文汛委员工作室”“李洪委员工作室”“南岸街道委员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联系群众平台;高县政协建立茶叶、桑蚕、公益事业等8个委员工作室,文江镇、沙河镇两个“委员驿站”,以及苏州、重庆两个“驻外委员联络站”;珙县政协打造“委员有话说”“周杰委员会客厅”等一批委员履职平台。
“我们实行职能定位上墙、管理办法上墙、年度计划上墙、委员身份上墙、联系二维码上墙,紧密结合界别特色开展活动,鼓励委员发挥特长,深入联系相应界别群众,并加强与其他工作的有机衔接,有声有色地开展各项履职活动。”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界别委员活动室(工作站)在组织委员活动、增强界别群众和委员的联系、加强宣传、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常态长效作用。
重联动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活力
2024年3月,宜宾市政协、珙县政协组织文化、医卫、农业界别政协委员及专家前往珙县罗渡苗族乡,联合开展委员履职下沉服务群众活动,现场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需要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要突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注重整合多方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实效。”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市政协与珙县政协联合开展的委员履职下沉服务群众活动,不仅是市县两级政协联动,还会同农工党宜宾市委会共同开展,实现了横向、纵向双重联动。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试行)》提出,市政协党组、主席会议成员要加强对联系县(区)、市政协专委会、界别小组(联组)、委员小组的联系指导,注重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县(区)政协党组、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要引导界别委员主动下沉一线,履职担当尽责。各县(区)政协要积极与市政协联系委(室)对接,加强工作联系。市、县(区)政协要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成果转化。
“我们还提出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列入政协年度重点工作,与政协经常性工作和‘一县(区)一品’等工作有机衔接,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成果共享共用。”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说,要以界别为纽带,积极探索跨专委会、跨界别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各展所长,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抓活动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成效
3月26日,高县政协组织农业界别、科技界别委员,前往胜天镇开展“委员走基层助春耕”走访活动。委员们实地调研胜天镇马鞍村4组集中育苗基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详细了解春耕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农资保障、机械化推广、水利设施建设及惠农补贴政策宣讲等情况。针对农户提出的田间病虫害防治、农机生产技术指导、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委员们现场解答,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政策扶持等提出意见建议。
“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是建言资政助推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联系界别群众,听取界别群众意见建议,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涉及界别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出‘金点子’。”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自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开展以来,市、县(区)政协以界别为单位,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界别特色的协商议政活动。比如,中共、特邀界别委员聚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积极联系党外委员、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教育、科技、医卫界别委员聚焦各自专业领域,积极联系服务群众。市县政协委员根据所属界别、工作性质和生活区域,按照就近、就地、就岗原则,分别与3至5名有代表性的群众建立经常性联系,每年开展走访所在社区群众、走访所在单位群众和走访联系单位、企业群众等活动至少两次,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线索。
一年多来,市县(区)两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走访联系界别群众5000余人次,收集问题和建议180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900余个。例如,兴文县政协通过联系发动群众,成功推动与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政协深化东西部地区合作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项目落地见效、提质增产;南溪区政协搭建群众身边的协商平台,积极发挥协商效能,助力创建“社区共享食堂”,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宣传报道。
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实现政协委员这个“点”、界别渠道这条“线”、政协组织这个“面”和群众这个“体”的有机统一?谢杰认为,应进一步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一体多面上下功夫,推动形成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闭环,突出人民政协群众工作的特色。他提出,专委会在联合相关界别深入各行业、各领域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等履职活动时,应鼓励以界别为单位,开展主题明确、具有界别特色的协商活动,同时加强与更多界别群众的联系,开展有界别特色的履职活动,真正让界别活动“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