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川剧品牌 让百年老街换新颜
“臂绕混天绫,手持火尖枪……”8月6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百家班川剧团座无虚席,一场以“哪吒”为主题的川剧表演正在进行。观众们边品茶边看剧,不时跟着低声哼唱,沉浸在传统艺术的魅力中。
“我对川剧的热爱由来已久,这次来成都旅游,特意到华兴街‘打卡’。”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张先生难掩兴奋,他在这里不仅欣赏到精彩的川剧表演,还惊喜地发现街景里也藏着不少川剧元素。
最早的商业卖场、最早的川剧院……作为成都中心城区的老牌商业街区,华兴街曾兴盛一时。
“来华兴街,必须要喝一杯茶、看一场川剧表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宣传策划部主任熊剑告诉记者,曾经的华兴街,不仅是熙熙攘攘的商业场所,更因悦来茶园的精彩川剧而闻名,一度成为戏迷们的聚集之地。
时光流转,舞台常新。1954年,“悦来茶园”改建为“锦江剧场”,2001年更名为“川剧艺术中心”。名称虽几经更迭,但那方舞台承载的川剧精魂,却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的发展,华兴街一度沉寂。如何让这条商业老街重新焕发新生?答案就是它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川剧。
2024年,锦江区梳理研究华兴街及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的人文底蕴、历史传承和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和资源禀赋,提出策划打造以“川剧+”为主题的华兴街川剧文化主题街区。
“在华兴街打造初期,我们采纳了不少政协委员的建议。大家最大的共识就是,要让这条老街在‘活态’中传承文化。”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刘媛媛表示,委员们的建议为华兴街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年2月,旨在“弘扬川剧文化、展现民国风情”的华兴街正式改造完成。川剧主题非遗文化体验、地域民俗参访、剧场演出等全新业态,将传统川剧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个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活力的文旅新地标。
“街面上得多些热闹的演艺和互动体验,让川剧味儿更浓”“用最潮的数字技术,打造酷炫的文旅消费新场景”……6月18日,锦江区政协委员们再次来到华兴街开展视察。大家边看边讨论边记录,为这条老街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
如今,漫步在改造后的华兴街,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充满川剧元素的建筑外立面和“打卡”点。通过融合川剧中的水袖、脸谱、戏服等元素,整条街道已然成为展示川剧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点亮熊猫IP
让书香与萌趣并存
“给我也拍一张,熊猫真的好可爱!”“太治愈了,好‘出片’!”在锦江区镋钯街的轩客会·熊猫书店门口,一座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雕塑引起众多游客注意,他们正排着队等着拍照“打卡”。
作为四川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大熊猫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带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7月21日,由新华文轩打造的首家熊猫主题书店——轩客会·熊猫书店正式亮相,很快火爆“出圈”。
“我们以‘欢迎年轻的旅者和心动的灵魂’为品牌理念,服务本地年轻读者与外地游客。”轩客会·熊猫书店店长蒋林宏介绍说。
推开书店大门,一个“熊猫世界”呈现眼前——店内陈列着约200个品种的1000余册熊猫相关图书,其中包括熊猫科普书籍、熊猫绘本、熊猫图鉴,以及部分绝版图书,如《大熊猫图志》《大熊猫研究》等。以上种种,为读者和游客构建起一个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库。
除了书籍,书店门口的几只仿真熊猫也格外“吸睛”。“这是1∶1仿真的熊猫玩偶,重量和毛发都与真熊猫一致,备受游客喜爱。”蒋林宏说,店里还集合了近千种文创好物,并打造了熊猫主题系列饮品。
据了解,自开业以来,书店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千万人次,暑假期间单日游客量超3000人次。2024年,书店总营收约1300万元。
轩客会·熊猫书店为何深受青睐?背后是当地创新文旅发展路径、让热门IP赋能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这一探索过程,也凝聚着政协智慧和力量。
《关于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持续擦亮特色文旅IP的建议》《关于打造锦江专属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议》……近年来,锦江区政协委员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了不少“金点子”。
“我一直关注特色文旅IP的打造,希望通过川派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交流、促进旅游推介,把四川文旅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锦江区政协委员、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书记何彦表示。
“区政协还通过举行‘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互动协商,为擦亮文旅品牌汇众智、聚合力。”区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王迪说,目前,部分建议已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并转化为具体举措。
从成都IFS熊猫爬墙、轩客会·熊猫书店、熊猫邮局、熊猫绿道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熊猫壁画、游客头上的熊猫发箍、咖啡店里熊猫形状的甜品……属于大熊猫与锦江区的故事还在精彩上演、持续更新。
照亮乡村文旅
让游客“离尘不离城”
告别城市的喧嚣,驱车向东大约半小时,便来到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的热门地——三圣花乡观光旅游区(以下简称“三圣花乡”)。
虽然当下天气炎热,但三圣花乡幸福梅林主题景区里的“薛涛·院子里”生意却十分红火,负责人刘霞正忙着招待游客。
“我们依托原本的民宅,打造了一个集文化餐饮、特色民宿、茶社、咖啡等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微田园综合体。”刘霞告诉记者,这里独特的乡村悠闲魅力,吸引不少游客专程前来。
一公里外,游客坐在美蓝美旅·森林疗愈民宿的房间里,轻轻推开窗户,满眼的绿色瞬间让人沉静下来。深吸一口气,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沁入肺腑,让人从内到外都舒展开来。
“三圣花乡最大的魅力在于离城仅半小时车程,却能让游客尽享乡村的清新空气与闲适生活,实现‘离尘不离城’的惬意。”美蓝美旅·森林疗愈民宿经理陈俊江说,“基于此,民宿常常供不应求,并且获得不少好评。”
曾经,这里只是一片以花卉种植为主的传统乡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锦江区创造性地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圣花乡。
“三圣花乡巧妙地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在不改变农地农用性质的基础上,把传统农田改造成大地景观,将传统民居打造成特色民宿、农家乐、花园办公场所及产业院落,让游客感受‘进可都市、退可田园’的魅力。”锦江区政协委员、三圣街道办事处主任雷伟春说,近年来,区政协也持续关注三圣花乡的发展。
2023年,区政协围绕“丰富提升‘三圣花乡’景区文化内涵”开展视察监督。委员们走进三圣花乡,围绕景区丰富文化体验、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两年过去,当初的建议是否落地?近日,区政协委员岳雨霖再次来到三圣花乡走访。“接地气”的花卉种植体验区、别具一格的民宿小院、充满创意的餐饮与社交空间……眼前巨大的变化让他激动不已。“看到我们的建议得到采纳,并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推动三圣花乡发展的动力,我由衷感到欣慰与自豪。”岳雨霖说。
“区政协八届第二十二次常委会会议即将召开,我们将组织委员围绕促进锦江区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积极建言。”区政协文史委主任汪宏表示,将继续发挥委员优势作用,助力深挖文旅融合潜力,助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华兴街川剧艺术中心的锣鼓声阵阵,轩客会·熊猫书店的游客络绎不绝,三圣花乡的晚风里传来阵阵花香……锦江正于这人间烟火中续写着更加精彩的文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