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涛 本报见习记者 张露曦
雨后初霁,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福光村村民老张就钻进了储备林。踩在松软的腐殖土上,老张轻轻拨开榉树下的草丛,一簇簇赤松茸顶着棕红色菌帽破土而出。老张麻利地采下鲜菇装筐。
林外道路上,满载菌菇的货车正驶向四川琪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琪英菌业公司”)的加工厂。这里每天有240吨食用菌走向全国餐桌。
前些年还在外务工的老张回到老家,在家门口的琪英菌业公司找到了新工作。“林下种菌,每亩的年产值超过7000元,土地流转金加上在工厂工作的工资,比在外面打工强!”老张告诉记者。
老张生活的改变,与2023年遂宁市启动“天府森林粮库”行动有关。行动将林下经济作为破解发展困境的关键,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为此,遂宁市政协将助力林下经济发展作为履职重点,积极开展相关履职工作。
香桂产业及其林下养殖是林下经济的代表性业态之一。2024年,市政协委员、蓬溪县政协主席杨军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加强香桂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其中呼吁,遂宁市香桂产业要加强合作共兴,积极申报创建现代林业园区,凝心聚力将园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科普教育、森林康养、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拓展储备林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产品变现,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2025年7月,遂宁市政协副主席刘建军带队辗转12个特色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4天的专题协商调研:从船山区仁里镇东兴村的杜仲、黄柏药材基地到射洪市东岳镇大庙村的省级香桂林下养殖场,从安居区横山镇船形村的黄精种植园到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的雷竹产业带……在了解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林下经济生态图谱后,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围绕“推进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最终形成《关于推进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协商意见》(以下简称《协商意见》)。
《协商意见》建议,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规划体系,以“核心区+示范点”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多元合作融资模式,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夯实基础设施与人才保障,筑牢长远发展根基;聚焦产业延链与品牌锻造,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在全市政协各级组织的持续助力下,遂宁市关于林下经济的探索已逐渐开花结果:蓬溪县的林下食用菌“撑”起39.2亿元综合产值,琪英菌业公司的生产线以日产240吨的规模跃居全国前列;射洪市香桂现代林业园区里,农户曾泰全家通过林地务工年增收超万元,香桂产业带动全县2万多亩林地“生金”;标准化菌菇基地在遂宁市的国有林场铺开,黄精、白芷等道地药材扎根林隙;全市林旅融合发展,新开发的“本草文化季”“森林疗愈之旅”吸引游客150余万人次走进山林,创造4000余万元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