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21日 星期
威远县政协探索政协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新路径——
百名委员进百村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本栏文图由威远县政协办公室提供

威远县界牌镇南强村湾头聚居点,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平坦的道路蜿蜒向前,白墙灰瓦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村民议事院坝里,谈笑声、讨论声交织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2024年,南强村入选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村”。

自2023年起,威远县政协积极响应省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号召,以全县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切入点,创新启动“百名委员进百村,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主题活动。通过构建“五维矩阵”,探索出一条政协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实现政协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构建“立体履职网”

在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威远县政协构建起“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镇联络小组”三级联动机制。县政协主席刘均担任全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4名副主席化身“片区指挥长”,带领7个专委会与14个镇开展结对。

县政协每月下沉镇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调研督导;帮助联系村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才、献计出力。在向义镇柏林村,委员们与村民围坐在院坝里深入交流,因地制宜提出“庭院经济+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指导村民种植折耳根等精品蔬菜。

两年间,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累计下沉调研600余人次,协调争取“五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

打造“民意直通车”

为了更好倾听民意,县政协在14个镇设立“委员社情民意收集点”,通过走访、开院坝会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院坝收集、提案转化、跟踪问效”闭环工作机制。

2024年11月,在高石镇童家村召开的院坝会上,村民们反映了“垃圾清运不及时”的情况。会后,委员们迅速行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专项提案。很快,提案得以办理落实——20辆崭新的垃圾转运车开进威远县,6000余个垃圾投放点、2.5万个垃圾收集容器也陆续设置到位。

在新场镇古佛村,县政协创新推行的“委员接待日”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接到村民提出的民居延迟改造需求后,委员们迅速行动。仅3天时间,镇政府就给出答复,并采用“拆旧留权”的方式,对闲置破损农房进行整治,解决了村民的“忧心事”。

小微协商促治理

威远县政协做深做实“有事来协商”工作,在高石、龙会等6个镇建立“千万工程委员协商平台”。

各镇政协联络小组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和“六净六顺工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产村融合发展促农增收等议题,开展小微协商120余场。在一次次协商讨论中,“四共机制”、“五治融合”治理体系、“轮值庭院长制”等12个长效管护机制应运而生,让“有事来协商”成为助推农村面貌加速蝶变的有力抓手。

委员企业助增收

“百企联百村”计划的实施,让全县43家委员企业与行政村成功“联姻”。

在高石镇,陈万洪委员以“专合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柑橘产业,解决附近临时用工1600余人次,年务工收入超20万元;在界牌镇,黄军委员的企业——威远县凯斯美针织品有限公司,共吸纳23名残疾人就业,形成“委员企业供岗+技能培训+持续增收”的帮扶链条……如今,委员企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特色服务惠民生

威远县政协积极发挥7个专委会联系界别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三送”活动,覆盖12个村,惠及1万余人;县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举办本土非遗传承体验、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吸引5000余名群众参与;县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帮助高石镇果蔬产量提升20%……这些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构建起“委员带动、群众主动、社会联动”的共建格局,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