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21日 星期

成都的底色


■向湘龙

成都的底色是什么?

成都的底色,是杜甫草堂外静谧的古井、武侯祠里参天的香樟、锦里古街上光溜的青石板、都江堰中奔腾的河流所沉淀的风雨云烟。古井、香樟、青石板、河流……面对人来人往、四季更替,它们都以亘古不变的包容之姿相待。成都的底色,是春熙路的灯火璀璨、宽窄巷子的悠闲自在、人民公园的盖碗茶香、川西竹海的绿意婆娑。灯火深处生炊烟,茶香缭绕伴蝉鸣,处处巴适得很。

或许,这些还不够。

吃完火锅,花椒的麻香在舌尖还未散去。借着这酣畅,扫一辆共享单车,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骑行。迎着夏日的晚风,穿梭于古朴与现代建筑之间。无论是繁华的街区还是幽静的小巷,人潮涌动抑或人影稀疏,都透着一股不急不躁的恬逸。霓虹灯下,当年那部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的故事,似乎仍在形形色色的路人步履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情节。骑行间,耳边不时飘过几句软绵绵的成都方言,不由想起多年前,三毛在一次访谈节目里用四川话作答的场景。不知她说的四川话是否地道,只觉得分外动听。谈起对成都的印象,她说这是一座很温柔的城市,这里的人不排外,对外来者是发自内心的好。

三毛所说的这种好,这几日在成都,我还真有体会到。

那天,和孩子打车去杜甫草堂,沿途车流如织,红绿灯频繁,车在城市中走走停停。每次在路口等待时,一口“川普”的司机师傅都热情地和孩子们聊天。上高中的老大还有些矜持,读小学的老二则天马行空,和司机聊得十分投机。途中,司机不仅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的各种掌故,还热情地为我们规划出行路线。他的热情风趣,让孩子们到了目的地还恋恋不舍。

同司机师傅一样,这里的餐饮店主也热情得很。我们住的宾馆背后百多米开外,便是一条成都特色餐饮街。去吃早餐的路上,总有店主热情地朝你招手:“来嘛,来嘛,我们这里的口味最正宗。”我们在一家老字号面馆门口的餐桌前坐下。不久,满脸笑容的老板娘就端来了香气扑鼻的抄手和杂酱面。老板娘无意中听到我们说杂酱面偏咸,便一个劲地说着抱歉的话:“我们这边的口味是偏重些,你们明天再来嘛,我们一定做淡些。”其实除了面稍有点咸,总体来说味道都很好。老板娘的歉意,反倒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

在成都街头问路时,更能感受到这份热情。从都江堰回到市区那日,走出地铁口,夜已深。回宾馆的路上,虽开着手机导航,但夜色让街道显得有些陌生。于是,我们向路边摆水果摊的大姐问路。大姐怕我们绕远路,放下正在切的西瓜,连说带比划,直到我们完全弄明白。继续前行,我们的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一路去感触,这里的景,这里的物,这里的人,无疑会让你对这座城市多爱几分。

从杜甫笔下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到赵雷民谣里吟唱的“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成都的底色,其实映在每个人的回眸里。诚如艺术家傅榆翔所言:“这座城市既是慵懒的温床,更是理想的催化剂,让每个抵达者都在竹影茶香中听见内心破土的声音。”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