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28日 星期
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
同心共护赤水河的绿岸清波


□本报记者 马锐 整理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素有“生态河”“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之美誉,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使命,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

我是听着赤水河的激荡交响及“四渡赤水”传奇故事长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始终是我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我在履职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参加界别委员读书活动,充分用好“书香政协”平台,组织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紧扣“助推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办线上线下研讨学习活动2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10余次,鼓励委员撰写微感悟、分享新收获,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发展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2021年7月1日,云贵川三省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同步施行,赤水河全流域协同保护的新篇章就此开启。聚焦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我带队深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部分河流源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的丹霞地貌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的重要支流区域,走访村(社区),与当地干部群众、环保工作者、文旅产业从业者等促膝长谈,察看水质状况及垃圾处理设施、生态修复项目,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细致“把脉”跨区域河流水生态。

一些共性问题逐渐浮现:垃圾站、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覆盖不均衡;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等协作机制细化不足;部分偏远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资源品牌整合度不高……

带着这些从基层收集到的问题,我们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形成“推动建立更紧密的省际协作平台,共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重点解决省际‘断头路’、提升乡村道路等级”“联合规划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等建议50余条。

令人振奋的是,相关建议得到云贵川三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大部分被吸收采纳,并逐步转化为推动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工作举措。

去年6月,2024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泸州召开。会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共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大计,共谋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会上通过的《2024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泸州行动》,奏响了流域协同保护“好声音”。

今年,我积极参与省政协“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持续聚焦“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前往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及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赤水市等地调研走访,形成建言材料《持续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呼吁“加大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力度”“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项目高质量建设”“增强赤水河流域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障”等,积极助推更多“绿色项目”被纳入国、省“大盘子”。

如今,站在赤水河畔,看到河水清澈、群山青绿,我深感欣喜与自豪。我明白,这条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的清澈河流,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社会各界协同守护的成果,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的标志之一,它关乎自然生态、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人民幸福。

面向未来,我将主动融入、靠前履职,接续助推赤水河流域协同治理,助力打造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带,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