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28日 星期
芦山县政协依托“为芦协商”平台促进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精准反映民意 务实助解民忧


□武鹏辉 何旋 本报记者 张好雨

走进芦山县芦阳街道城东社区,只见一段200米长、3.5米宽的出行通道变了模样——昔日坑坑洼洼的路面已被平整崭新的沥青路面取代,过往行人走在上面也不再小心翼翼。

“7月底新路通了,我们雨天出门再也不用穿防水鞋、踩砖块跳着走了!”居民王大文满怀感激地说。

这是芦山县政协依托“为芦协商”平台,精准反映民意、务实助解民忧的一项履职成果。

时间回到2024年9月,县政协芦阳街道协商议事工作组在走访中发现,东小街水泥路面龟裂严重,雨天积水最深可达15厘米,周边老人买菜、学生上学途经此处时,屡屡发生滑倒事故。工作组随即开展专项调研,摸清道路损毁程度,了解群众诉求,并将该路段改造纳入当年第四季度“有事来协商”议题。工作组还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沟通,初步达成“将路段改造纳入2025年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计划”的共识。

1个月后,一场关于道路改造的协商议事会如期召开。县政协委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街道干部与居民代表参加会议,面对面进行沟通协商。

路面年久失修,晴时扬尘、雨时积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会上,居民代表细数困扰。

“建议铺沥青路面,兼顾步行和骑行需求。”应邀参会的姜城社区党委书记赵小明提议。

县政协委员、县芦阳小学校长宋雪梅建议:“施工前要备齐机具材料、做好宣传疏导,尽量选周末或假期施工,避开上学高峰,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

“我们会充分吸纳建议,在资金、方案、安全上精准施策,既依规办事,又解民之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继磊当场回应。

经过1个多小时的协商,各方达成共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核准改造范围、测算建材资金、拟定施工方案;城东社区承担群众疏导、政策宣传与杂物清理工作;县政协协助社区做好沟通协调,确保各方联动顺畅。

为确保协商成果落地,2024年11月,县政协开展“回头看”专项督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把该路段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争取资金24万余元,并明确了责任领导与实施计划。改造工程于今年5月启动,7月底完工。

“积水路”变身“舒心路”,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更温暖了群众的心。县政协主席朱文华表示,将持续用好“为芦协商”平台,为促进解决更多民生难题、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