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艺 张荣康 黄笑菲 整理
记者:绵竹市有着“美酒名城 画境绵竹”的美誉。这一美誉从何而来?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方磊:绵竹市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名酒之乡、生态旅游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里有“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和“绵竹木版年画”两项国家级非遗。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年画文化、三国文化等交相辉映,共同塑造了“美酒名城 画境绵竹”的城市品牌形象。
古韵悠然的剑南老街、植根乡土的绵竹年画、酒气氤氲的千年窖池……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历史与文化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画卷,为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绵竹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记者:绵竹市重点打造了哪些文旅名片?又是如何推动文化资源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
方磊:目前,绵竹市重点打造了九龙镇棚花村、什地镇五方村、剑南老街和孝德镇年画村、年俗村这5张与白酒、年画相关的文旅名片,共同构成“美酒+年画”旅游环线,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推动文化资源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关键要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在守住根本的同时跟上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绵竹的特色文化扎根于这方水土,要在守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如绵竹年画,当前传统年画已经不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和装修风格,只有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开发适应现代人生活环境、审美趋势的文创产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您对绵竹市抢抓机遇、做亮特色文旅品牌有何建议?
方磊:我认为,绵竹市应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白酒和年画两大文化标识,坚定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一是在非遗传承上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传统艺人申报非遗项目、非遗工坊和非遗传承人。二是通过具体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年画村、年俗村连片发展,建设中国年画博物馆,进一步推动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产业链延伸。三是通过举办文旅活动、创新文创产品、打造研学线路等方式,进一步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我将充分利用政协履职平台,结合本职工作岗位,围绕推动绵竹文旅融合发展,广泛听取吸纳多领域、多维度的意见建议,努力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聚焦“弘扬‘动静相宜’的年文化、塑造‘古今相融’的酒文化、彰显‘情景相生’的好风光”持续用力,让“美酒名城 画境绵竹”这一城市品牌更响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