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据人民网、新华网、四川在线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各地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一步,林草部门将依托“三北”“双重”等工程项目,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抓实种草改良和草种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种草改良面积4000万亩以上,新建草种繁育基地30万亩,生态草种供给能力提高到3万吨,进一步提高国产草种自给率。
日均访问量超10亿次
新版“天地图”上线!
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我国“天地图”日均服务接口访问量超过10亿次。
在2025年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宣布改版的“天地图”正式上线。新版“天地图”以“地理信息+空间可视”形式提升地理信息专业服务,政府用户、企事业单位用户、公众用户均可更好地走进数字国土空间,获得空间位置服务。
新版“天地图”设置国家公园、“三北”工程、自然遗产、和美海岛、海洋经济、潮汐预报、地质遗迹、空间规划、珠峰测量、化石产地、矿物晶体、史前生命、珠宝玉石等专题。如“史前生命”专题集科普与趣味于一体,点开“北京人头盖骨”,可以查看此遗迹的地理信息并观看头盖骨三维视频;“潮汐预报”专题可以查看284个国外港口、326个中国(含港澳台)主要港口实时潮汐预报,对海上航运、滨海旅游、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等都大有帮助。
据介绍,自开通上线以来,“天地图”每年都推出新版本,更新关键信息,提升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目前“天地图”数据已实现适时更新,可以系统性保障数据资源鲜活性;同时按照“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实行分类分级审查,确保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和地图内容表示方面的规定。
四川首部地灾防治地方性法规
5月1日起实施
5月1日起,《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是四川首部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筑牢地质灾害防治法治保障。
“四川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多且分布广。据统计,截至4月3日,全省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1.9万处。”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地质灾害高发区多位于生态脆弱区和欠发达山区,《条例》将防治与生态修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相结合,对于减少因灾返贫风险、助力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全面总结了四川20余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探索,把务实管用的经验做法上升固化为法规制度。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例。自2007年以来,四川持续推进地灾避险搬迁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避险搬迁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全链条细化避险搬迁工作流程,明确搬迁实施主体、选址评估、用地保障、权益保障等内容,支持群众通过避险搬迁远离地质灾害隐患风险。
地灾综合治理也是主动消除隐患风险威胁的举措之一。基于此前探索实践,《条例》设置了综合治理专章,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经费来源、验收管护、质量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
《条例》共8章65条,包括总则、防治规划、监测预防、综合治理、避险搬迁、应急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
据介绍,《条例》突出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政府、有关行业部门、单位的防灾职责以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例如,资金保障方面,规定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要列入地方政府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避险搬迁等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主体承担等。
针对四川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例》还设计了多项特色内容。隐患排查是地灾防治的第一道关口,我省将地质灾害风险区动态调查相关内容纳入《条例》,明确风险区管理要求,将隐患风险纳入规划管控,强化成果运用。预警监测是地灾防治的关键,对此,《条例》规定建立全省统一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健全预报会商、预警联动机制。
“接下来将着力细化落实,构建‘1+ N’配套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群测群防管理办法等。”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围绕防灾减灾中的预警难点问题,将以揭榜挂帅项目为抓手,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
4月23日上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会上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林西强说,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各项条件。”林西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