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霞 本报见习记者 陈相龙 整理
2024年一整年时间,我几乎没有闲着,打“飞的”160余次,奔波于世界各地。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一直将履职尽责记在心上。
我有一些头衔,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等,但“眉山市政协委员”这一身份,我更为看重。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并致力于科技创新,撰写了不少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也在协商会上提出了不少建议。为什么关注科技创新呢?故事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2013年,我创建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聚芳硫醚(PAS)类(PASS、PASK、PPSA、PPS等)高分子材料研发为技术突破口,专业致力于聚芳硫醚砜(PASS)和聚苯硫醚(PPS)等国家尖端高分子聚合材料及其深加工分离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公司在眉山自主研发并建成了国内首条聚芳硫醚砜树脂生产线。
聚芳硫醚类材料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热性、自阻燃性、耐化学性和电气特性,与通用塑料或工程塑料相比,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高使用温度,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特种设备、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
我带领技术团队经过10余年的技术专研和转化应用,攻克了聚芳硫醚类材料关键性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空白。截至目前,团队已取得90余项发明专利证书。
近10年时间,公司实现聚芳硫醚类材料国产化“有材可用”到现在“有材精用”,聚焦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门槛产品。“高性能聚芳硫醚材料在电解水制氢隔膜中的关键应用”项目,经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审定,成功入围《“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实时监测依托项目库项目清单,是解决氢能领域自主化卡脖子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这些经历,让我觉得科技创新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经验,为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在近期召开的眉山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上,我代表科技界别委员作了《关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助推制造强市的建议》的大会发言,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等建议。让我欣喜的是,部分建议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吸收。
2024年,我通过细致的调研,在“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中,提出了《关于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鼓励“校企”共研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我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此,我多次前往自己的母校——南昌航空大学,与材料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分享心中的“创新创业”。目前,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一支由20余名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还在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关键性技术人才。
我还在提案中建议,政府要牵线搭台,出台相关制度,鼓励高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立技术中心,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做技术指导,企业研究人员到高校做科研活动,企业出资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动产学研合作积极性。比如,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实施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政协委员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出思路、献良策,把自身事业更好地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研发先进产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